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上月起禁止出口部分大米,引发全球白米价格上扬。有香港米商担心,香港主要大米进口地泰国和越南会趁机提升米价,10月香港米价或上升逾三成,呼吁增加进口内地优质大米,平抑米价加幅。国家始终是香港最坚强后盾,因应国际米价可能大幅上涨,香港可以增加内地优质大米供港份额,避免大米此类重要民生物资遭人“卡脖子”,确保市场供应稳定,平抑米价。政府和香港米商在敏感时刻应加强信息发放,消除公众不必要的疑虑,米商更应作出应有承担,勿“坐地起价”,尽力稳定米价、安定人心。
近年部分大米出口国为谋取最大利益,不时利用限制、禁止出口的手法,人为制造大米供应紧张推高米价。香港大米进口量多年来保持稳定,而且随着饮食结构转变,食米人均消耗量逐渐减少。不过香港作为华人社会,大米依然是不少市民的主食,大米价格平稳与千家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,对基层市民温饱影响更大。若国际米价持续上涨,甚至出现香港米商所预期的上升逾三成情况,政府须密切关注事态发展,及早介入,避免因米价上涨引发市民非理性抢购,造成更难处理的恶性循环。
鉴于部分大米出口国禁止出口、推高米价,有香港米商指,国家对香港供应一向无上限,只要香港需要,内地优质大米要多少有多少。根据香港工业贸易署数据显示,目前香港进口内地大米排全港第三位,市场份额为8%左右,而泰国和越南大米则占全港82.8%的市场份额。米商认为,香港应增加内地优质大米供港份额,起码要达至市场份额约三成,泰国、越南供应商就不敢大幅提价,市民无须因印度禁止大米出口而被迫捱贵米;近年内地致力研种有机米和优质米,大米的质量大大提升,有些品种口感和营养成分甚至更胜泰国和越南大米,港人可有更多选择。政府应认真研究米商的建议,主动与内地有关部门沟通,做好向内地增加进口大米的预案。
内地对供港大米实行出口管理,并规定有关出口只限于供香港用户在本地使用,不得转口。国家的相关规定目的正是保障香港大米供应稳定,防止有人炒卖战略物资牟利,充分证明国家想港人所想、解港人所困,满足香港的需求。国家的支持是香港市场供应充足的最大保障,香港各界始终对国家充满信心。
根据香港法例,食米是储备商品,受政府监管,香港一向储存足够的储备米粮,可供全港市民15天食用;另各进口米商一般亦会储存超过两星期存货作售卖之用,总体而言香港现时食米存量约一个月,市民无须担心供应不足,短期内米价大幅上涨机会亦不大。对此,政府和米商有责任主动讲清楚,及时向社会公布大米库存和供应的实际情况,切实安定人心。2020年新冠疫情初起时,政府加强控制关口人流,防止疫情输入,有人造谣指香港将会出现物资短缺,一度引起大米、厕纸等日用品抢购潮。多家食品供应商迅速举行联合记者会,强调香港大米等食品供应正常、存货充足,市民无须担心,抢购潮很快就消失了。
如今情况比疫情初期好得多,市民切勿抢购、囤积大米;米商、食品供应商乃至食肆,有更充分条件应对米价上涨,可推广更多其他食物替代大米,亦不宜将米价加幅全数转嫁给消费者。在中央支持下,政府、米商、市民携手合作、互谅互让,相信香港完全能够成功应对国际米价上涨的挑战,保持市场稳定,保障市民利益。
来源:文汇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