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通财经APP获悉,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,随公共领域车桩比下降+随车配桩比例提升,预计到2025年中国/欧洲/美国充电桩市场空间达724/224/112亿元,22-25年CAGR分别为+48%/+65%/+90%。海外市场在电动化早期且基数小,增速有望高于国内市场。充电桩市场全球共振、内资出海机遇已至,整桩环节建议关注盛弘股份(300693.SZ)、炬华科技(300360.SZ)、道通科技(688208.SH)、绿能慧充(600212.SH)等,模块环节建议关注通合科技(300491.SZ)、优优绿能等,运营环节关注特锐德(300001.SZ)等。
▍东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:
(相关资料图)
全球充电桩需求与政策共振,有望迎来建设浪潮,25年市场规模破千亿。
1)总量方面,全球电动化带来充电桩内生性需求,中/欧/美22年公共车桩比为6.7/10.1/14.8,桩的需求缺口逐年拉大;同时中美欧在充电基建总量上的指引、建设&运营的补贴较为明确,刺激充电桩总量高增。
随公共领域车桩比下降+随车配桩比例提升,预计到2025年中国/欧洲/美国充电桩市场空间达724/224/112亿元,22-25年CAGR分别为+48%/+65%/+90%。海外市场在电动化早期且基数小,增速有望高于国内市场。
2)结构方面,公共桩领域直流桩占比有望延续提升趋势。一方面需求端里程焦虑带来快充诉求加大,供给端国内外运营商倾向于在公共领域投资直流桩,经测算,中/欧/美到25年直流桩数量占比有望达49%/26%/21%,22-25年规模CAGR分别+56%/+76%/+112%。
分环节壁垒来看,充电模块>运营>充电桩。
1)运营端格局集中,国内22年CR5达68%,代表有特锐德、星星充电等,欧洲以EVBox、ABB、BP、壳牌等能源企业为主,美国CharPoint截至22年Q2市占超40%、直流桩领域Tesla市占率超50%;
2)充电桩格局极其分散,多数国内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仅个位数份额,桩的壁垒较低,国内桩企毛利率通常在20%以下;
3)充电模块(成本占充电桩50%)格局相对集中,产品依赖电力电子技术,壁垒高于整桩。
海外市场利润丰厚,国内头部桩企加速出海步调,欧洲相对美国、交流桩相对直流桩出海阻力更小。
受益于海外市场高价格+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体系,海外整桩&模块毛利率高于国内10pct+,吸引内资加速出海。出海需要解决认证、政策、渠道三大核心要点:
1)欧洲市场认证时间短,政策限制少,直流桩投资较高的企业如壳牌/BP/ABB/施耐德等寻求性价比、服务响应更好的内资企业做OEM,同时内资桩企在欧洲经销商、车企和本地运营商方面也在加速绑定;
2)美国相比欧洲,认证数量更多、周期长且认证费用更大,美国政府补贴项目对本土化(制造、供应链)要求严苛,且充电桩下游格局集中,ChargePoint&特斯拉自制为主、代工诉求弱。
综上,内资桩企和模块企业有望在欧洲率先放量,认证和政策成本相对较小,最有望实现量利齐升。
风险提示:
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,宏观经济景气度下滑,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等。